螺蛳粉包进粽子里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不断跨界出新
中新社柳州6月11日电 (朱柳融)螺蛳粉月饼、螺蛳粉蛋糕、螺蛳粉软欧包……“万物皆可”的螺蛳粉在临近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又对粽子“下手”了。广西柳州市一家螺蛳粉生产企业将螺蛳粉包进近万个粽子里,作为福利派发给员工和客户尝新。 近年来,将传统节日
对话嘉宾
姚汉霖(柳州预包装螺蛳粉企业螺霸王创始人)
马世伟(郑州市饮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资深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
张 鑫(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马 波(同盛祥饭庄党支部书记、总经理)
朱丽莉、刘金辉、褚萌萌、蔡馨逸(半月谈记者)
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柳州实地察看螺蛳粉生产流程时指出:“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螺蛳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产业。”
小吃作为一方水土的招牌,牵系一方人的味蕾和记忆,最富人间烟火气。其中,有的恪守传统、重视传承,有的脑洞大开、一路创新,找准特色之路的它们不断发展壮大。
本期四种各具特色小吃的从业者观点交锋,相互碰撞,激荡小吃江湖。
创新VS坚守
朱丽莉:柳州螺蛳粉从普通地方小吃,到成为快消食品界的“爆款”,这个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姚汉霖:2012年,螺蛳粉因《舌尖上的中国》推荐声名鹊起,实体门店以铺天盖地之势在全国许多地方出现。2014年开始推出预包装产品。当时,“电商柳州”项目推出,柳州螺蛳粉得以乘风破浪,电商销售遥遥领先。
正是袋装螺蛳粉的巨大商机,让我放下茶酒生意,进入螺蛳粉行业。创业早期,我们就给传统螺蛳粉“偷偷”加了两个鹌鹑蛋,还致力于不断打造新品,在百花齐放的螺蛳粉行业以差异化求生存。从麻辣螺蛳粉、干捞螺蛳粉、螺蛳鸭脚煲,再到螺蛳面、盒装冲泡螺蛳粉,品种隔月出新,频频为消费者创造新口感。目前我们的产品已遍布全国21省份35市,天猫、京东以及新零售渠道200多个平台,去年产值达9亿元。
朱丽莉:传统小吃各有其鲜明特质,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对于传统小吃来说意味着什么?
马世伟:我们对创新的认识是不能拒绝创新,也不能盲目创新。烩面还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慢慢改变。
合记烩面是郑州第一家烩面馆,最早叫“合记老乡亲饭店”,因为是3个人合开的,所以命名为“合记”。当时是以做羊肉泡馍为主,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做羊肉烩面。最早烩面的汤就是鲜羊肉羊骨熬制的鲜汤,慢慢发展了牛肉烩面、三鲜烩面、滋补烩面、山菌烩面、辽参烩面等,这都是应市场需求而变,因为有些人不喝羊肉汤。
马波:以前大家吃泡馍更喜欢多油重口,现在则以少盐、少糖、清淡为主,所以在泡馍烹制过程中,我们减少了出锅前明油、盐的用量,更大程度保持泡馍原味。同时,我们积极研发泡馍新品,壮大泡馍家族,像现在的酸菜鱼泡馍,酸菜开胃利口,鱼肉鲜嫩,推出后深受消费者喜爱。
多年前我们也开发出了袋装泡馍,将肉、汤、馍等食材独立包装,方便大家馈赠亲友。近些年我们发现,单一品种很难形成销售优势,通过多次尝试,我们将店内“点击率”较高的酱牛肉、腊牛肉和极具地方特色的代表性小吃甑糕、麻酱凉皮也陆续加工成预包装产品,给顾客提供了更多选择,让品牌形象更立体丰满。
刘金辉:现在流行通过直播、抖音小视频等进行推销,小吃产业用这些吗?
马世伟:我们没有主动用这些方式来宣传推广,但经常有一些媒体和自媒体来店里直播或拍视频。我们也在外卖平台进行网络销售,但这并不是我们的主流。实话说,烩面就适合趁热吃,上桌就吃,等打包送到客人面前,面就泡得不好吃了,汤味也会变。如果用我们专业的眼光看,那就不能吃了。所以,吃烩面最好还是到店里来。
地方特色VS国际范儿
刘金辉:地方小吃如何走出家门,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马世伟:无论走向哪里,地方小吃首先都要站稳脚跟,把根扎牢。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味道。河南烩面作为地方风味小吃,还是比较适合河南人的口味。如果开到别的地方,估计还是当地河南人吃得比较多。如果从做大做强的角度出发,也不一定干得过当地的小吃,比如去西安开店,很可能干不过羊肉泡馍。所以我认为立足本地是根本。地方名吃本来就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外地人来河南都会吃烩面。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走出去。
姚汉霖:把螺蛳粉卖到海外已成为我们下一个目标。2016年上半年,我提出申请出口食品资质,由于螺蛳粉涉及的配料多,审批程序复杂,申请出口备案太难。后来我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按照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先后邀请中国检验集团广西公司等专业机构对员工进行培训与指导,不断提升硬件设施,完善各种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要求,下狠手整改问题。
经过不断磨合,我们终于获得出口备案证书,成为广西首家获得出口资质的螺蛳粉企业,拉开了柳州螺蛳粉进军国际市场的序幕。随后,众多螺蛳粉企业纷纷效仿征战海外市场,柳州螺蛳粉逐渐香飘五湖四海。2020年螺霸王出口到45个国家。
张鑫:关于国际化,我非常同意。沙县小吃集团与世界多地侨团都进行了接触,目前已达成合作的国家和地区有9个,海外加盟连锁店有18家。得益于福建丰富的侨力资源,沙县小吃能对接到更多优质的合作者,不过我们也秉持严格标准,深入分析对方的合作意向、标准化运营能力等。
小吃撬动“产业+旅游”
“柳州螺蛳粉”上榜国家级非遗名录 魅力在哪?
图为一碗制作好的柳州螺狮粉。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谭凯兴 摄 图为柳州市融安县长安镇某螺狮粉店,一名工作人员在摆放柳州螺狮粉配料。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谭凯兴 摄 图为制作柳州螺狮粉所需的配菜。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谭凯兴 摄 图为柳州市融安县长安镇某螺狮粉店
褚萌萌:小吃应该如何继续探索,以更好满足当前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需要?
张鑫:沙县小吃在20多年的发展中,给很多人提供了创业就业的平台,也带动了一些地方的产业发展。比如,30多万从业人员中有差不多24万是在各地一线门店工作。再比如,一系列原辅材料来自全国各地,每天在沙县本地生产的60吨蒸饺会用到4吨至5吨葱,采购自沙县周边县份以及其他省份。
就我个人的理解,小吃业的兴旺,可以带动种植养殖、食品深加工、乡村旅游、衍生产品开发等多个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规模化的产业链,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和城市化进程。
当然,沙县小吃品牌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在不断规范行业、扶持创业。目前在沙县,从品牌打造和宣传、行业规范制定到发展方向确定、问题解决机制建立等,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数万门店、数十万从业者,看似各干各的,其实是在政府提供的平台上形成了一个集合体。
姚汉霖:我非常赞同发展“产业+旅游”。我们专门建设螺霸王文化展览馆,讲述柳州螺蛳粉的前世今生,以及螺霸王从0至1的工业化技改历程。每层车间,设置了贯穿整个生产线的贵宾参观通道,游客可透过玻璃,将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的工业生产线尽收眼底,全程观摩“一碗粉和九种配料”的生产过程。
为给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我们专门打造了两层可同时容纳400人就餐、螺蛳粉特色主题的自助体验馆和螺蛳粉特产超市。可以说螺蛳粉之旅是集乡村文化旅游、产学研合作于一体的独特行程,是柳州工业旅游的又一个新窗口,也是独具爆点的潜力网红打卡点。
马波:以前老西安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同盛祥的饭,易俗社的戏”,说的就是泡馍和秦腔这两个地域特色代表。我们的“同盛祥易俗社街区”计划在装点摆放、就餐器皿上结合戏曲元素来展示泡馍文化,将品美食和听戏跨行混搭,雅俗共赏,令其别有一番风味。
蔡馨逸: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平稳,我国消费活力焕发,小吃如何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马波:后疫情时代,小吃应紧紧围绕“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融合不照搬”的信条。老字号拥有品牌优势,其所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经营理念,具有极大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老字号传承和发展信誉好、质量优的产品和服务,可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维护自主品牌。
张鑫:我认为小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贴近生活。小吃的包容能力很强,只要是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都可纳入其中进行融合改良,实际上它是一个可以将各种资源整合运作的国民美食平台。
我们从业者应深谙变与不变的精髓,能将地方特色小吃带到全国各地,更懂得在保持产品风味的同时顺应市场,结合各地口味和饮食习惯做出调整。调整永远是时代课题,但不同小吃在各种浪潮中依然要秉持各自的发展内核。
小吃伴随很多人走过成长岁月,是人们的味觉记忆和家乡味道。小吃未来的发展也应继续秉承服务最广大群众这一原则,在寻常街头、烟火民间,秉承传统,开立新局。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螺蛳粉和沙县小吃进非遗啦!
来源:新华社
记者:周玮、余俊杰
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85项
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等上榜
截至目前
国务院共公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557项
我国已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
共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一大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大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1年第6期 原标题:《小吃玩转新浪潮》
整理:半月谈记者 郑雪婧 尤立
责编:杨建楠
本文源自头条号:半月谈新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地方小吃“螺蛳粉”走进考卷
本报6月9日讯 9日天中午12时30分,高考思想政治科目考试结束。据考生们反馈,今年政治试题不少题目很新颖,较往年有一定创新性。简答题题目数量从去年的7道减少为今年的6道,考生们答题时可以更加从容。 “经济题目考的是螺蛳粉等地方小吃话题,有人说地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