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吃不腻的炒螺蛳粉教程
By 香飘飘的烤大雁 用料 螺蛳粉 1包 大蒜 3瓣 空心菜 一小抓 辣椒 1个 做法步骤 1、螺蛳粉一包,米粉加入冷水中开始煮 2、煮米粉的时间洗一下空心菜 3、大蒜和辣椒切碎,不吃辣的就不放辣椒了 4、煮约10分,至米粉能轻易夹断即可关火 5、捞出米粉,加入一大盆
本文选自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期刊《对外传播》,2021年第09期,原标题:《地方饮食文化“现象级”国际传播效果的策略解析——以柳州螺蛳粉为例》。略有删改。
提要
柳州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优势,利用俏销全球的柳州螺蛳粉搭建传播渠道、营造传播话题,立体展示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打造“有味道的中国名片”,讲好“有味道的”中国故事,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近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期刊《对外传播》2021年第09期刊发《地方饮食文化“现象级”国际传播效果的策略解析——以柳州螺蛳粉为例》,从螺蛳粉形成网络热点的类型、成因,介绍了柳州如何利用“现象级” 策略、营造传播话题,让螺蛳粉在众多中国美食中脱颖而出。
地方饮食文化“现象级”国际传播效果的策略解析
●
○
——以柳州螺蛳粉为例
李斌 肖潇
【内容提要】美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有组织、成规模、有代表性、具有持久热度、能实现“现象级”国际传播效果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数,柳州螺蛳粉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广西柳州市深入挖掘其地方特色和优势,利用俏销全球的柳州螺蛳粉搭建传播渠道、营造传播话题,用具有高话题度、高辨识度的美食符号,不断精准切入,搭台唱戏、借梯登高,突破地级市国际传播工作瓶颈,立体展示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打造“有味道的中国名片”,讲好“有味道的”中国故事,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新时期各地级市要想在众多中国美食中脱颖而出,实现饮食文化“现象级”的国际传播效果,选好传播题材是基础,营造传播话题是关键,善于借力传播是捷径。
【关键词】饮食文化 柳州螺蛳粉 地级市 “现象级” 策略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地区各 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①应该看到,新的内外形势对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需要中央和地方合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一直以来,美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有组织、成规模、有代表性、具有持久热度 的中国美食符号及其国际传播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数,柳州螺蛳粉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特别是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盛赞“小米粉大产业”,境内外媒体纷纷报道,极大提高了柳州螺蛳粉的关注度。
△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了解螺蛳粉生产情况。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柳州通过螺蛳粉海外销售搭建了美食文化的 传播网络,借助其自身“网红”属性营造传播话题,使其成为了“有味道的中国名片”。研究与剖析柳州如何通过“一碗粉”持续向世界阐释推介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中国文化,立体展示中国 独特的饮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对于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 刻,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及复杂舆论生态下,各地级市如何发力加强国际传播 能力建设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01
以食为媒, 饮食文化是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
食物,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是礼治之始,是保障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已逐渐超越其单纯的果腹功能,进化成一种文化行为,且潜移默化地传播和建构了其所代表国的国家形象。不同地域形成不同的美食,体现了文化多样性。美食的交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 要方式。
(一)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外国民众感知中国 文化最直观的方式之一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各有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进,在不同地域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独特风味,铸就了灿烂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拥有令人羡慕的饮食历史。特别是在当下,它的影响无所不在,世界上几乎任何国家都有中餐馆。这是国家形象的一种展示,也是外国民众感知中国文化一个最直观的方式。
在古代,张骞通西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芝麻、胡萝卜等食材;明代盛边贸,中国又引进了番椒、番薯、番瓜等 农作物。近代以来,随着海外华人增多,出现了唐人街,中餐馆成为国外当地颇受欢迎的一种产业。由此,为适应外国人的口味,改良版中餐不断涌现,如左宗棠鸡、宫保鸡丁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周恩来总理曾先后27次用烤鸭宴请外宾。中国美食在对外事务中很好地呈现了中华文化和国家形象,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同。
(二)
中国饮食文化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饮食文化符号不断发挥意义表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餐饮产业不断壮大,随着国 际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国饮食文化不断走向国际化。近年来,我国多地“以食为媒”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例如,2019年5月,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北京、广州、成都和杭州等城市陆续举办美食文化活动,推动亚洲 美食文明大发展、文化大交流。
应该看到,各国民众是饮食文化的主要消费者和传播者。国内外的认知主体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的了解和喜爱,一定程度上会增进民间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同。并且,国际体系不仅是一种物质结构,更是一种在不同主体之间交往互动的社会结构。在这种交往互动中,饮食文化符号不断发挥意义表征作用:情感认同是动力、身份认同 是基础、文化认同是核心,共同促进了对国家的认同,使国家形象在主体间互动中不断强化、形成共识。
(三)
中国饮食文化的国际传播亟待加强
饮食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但纵观当前美食文化传播,大多仍局限于短期的展会,轰轰烈烈之后难以形成持续的影响;有的覆盖面、传播面不足,未能形成广泛的影响;有的到了境外则失去了本来的风味,呈现“南橘北枳”甚至“挂羊头卖狗肉”的局面。加上地级市国际传播平台较为匮乏,要实现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困难较多、难度较大,既要立足自身特色,又需另辟蹊径精准找到切入点,因此有的放矢讲好地方故事和中国故事并非易事。
02
小切口大能量, 持续讲好“有味道的”中国故事
2014年年底第一家袋装螺蛳粉企业诞生,经过6年多发展,2020年袋装柳州螺蛳粉年销售收入超人民币百亿元,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米粉”变身“国际产业”。通过柳州螺蛳粉的出口,讲好柳州螺蛳粉的故事,柳州螺蛳粉成为生动传播我国饮食文化的成功案例。
(一)
让“有味道的中国名片”直达国外受众的餐桌
传播中华饮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最直接、最有效的是让外国朋友吃上原汁原味的柳州螺蛳粉。把米粉和螺蛳结合起来制作螺蛳粉,是柳州民间的一大创造。柳州螺蛳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诞生在柳州街头夜 宵摊的大众美食,2008年“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1年开始,柳州选定柳州螺蛳粉打造城市名片,通过实施“螺蛳粉进京”工程,策划推出“天下第一锅万人同品螺蛳粉”、制作“1580米的史上最长螺蛳粉”等一系列的活动营造传播话题,提升其知名度。
△ 2017年螺蛳粉美食节,最长的米粉。(侯静雯/摄)
袋装柳州螺蛳粉诞生后,很快受到海外受众欢迎,作为出口食品传播着中华饮食文化。2016年12月8日,第一家袋装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获得出口资质;2017年1月13日,首批共计5万包柳州螺蛳粉通过中国海关手续出口美国。柳州多措并举,提升螺蛳粉的品质保障、海外销售能力,海外市场迅速打开。2018年,柳州申请获得“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而实现了“柳州螺蛳粉只能柳州造”,使每一包外销的柳州螺蛳粉都成为了一张宣传 柳州城市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名片。作为直接面对广大受众的快速消费品,柳州螺蛳粉依靠消费者高频次的重复购买,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销量,产品本身对提升柳州知名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2020年,袋装柳州螺蛳粉销售量高达11亿袋。目前,柳州螺蛳粉的日产量已超过500万袋,这使得柳州螺蛳粉这张城市名片有了广泛的覆盖面。
2020年,袋装柳州螺蛳粉经海关监管出口总量达1211吨、价值3038万元,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柳州每天向世界各地快递数百万张城市名片,其中不少到了境外成为了“有味道的中国名片”,生动传播着独具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2021年,“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人民网、新华每日电讯、深圳商报
(二)
挖掘传播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能不能讲好,中国声音能不能传播好,对其传播价值的挖掘尤为重要。柳州螺蛳粉的国际传播,除通过海外食客购买商品进行传播外,还主要通过其话题性进行传播。传播不是扯着嗓子喊就有人听得见、被接受,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有味道的”故事、用国际受众乐于接受的语言、从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因此,做好国际传播要不断挖掘故事、营造话题,使其更具备传播力,进而在国际舆论场引发反响。
(1)挖掘中国文化故事
柳州螺蛳粉之所以备受食客喜爱,与螺蛳独特的鲜是密不可分的。螺蛳粉诞生在柳州,与柳州地处壮汉苗瑶侗交界地区也紧密相关。米粉是汉族人民的传统食材,但螺蛳粉中重要的味道来源酸笋,其做法则来自苗、侗聚居地区。因此可以说,螺蛳粉是民族团结与融合的产物。
柳州螺蛳粉包含着民族文化、饮食文化,也包含着时尚文化、流行文化、网络文化。柳州螺蛳粉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广泛、更多元、更丰富的样本,媒体报道也多从文化的角度剖析柳州螺蛳粉发展并快速走红的原因,宣介中华文化。2019年,央视国际频道在柳州摄制了时长26分钟的螺蛳粉纪录片,并多次在央视国际频道的亚洲、欧洲、美洲频道播出,介绍柳州的食螺文化。2021年5月8日,《环球时报》整版刊发文章《爆红之后,螺蛳粉产业能走多远》,用较大篇幅从饮食文化等角度分析了螺蛳粉走红的原因。2020年,网友评选出中国对外传播的“新四大文化”:螺蛳粉、广场舞、中国网文、网购中国商品,其中螺蛳粉排名榜首。②
△ 5月8日,《环球时报》刊发《爆红之后,螺蛳粉产业能走多远》,记者从柳州螺蛳粉头部企业入手,介绍螺蛳粉成名背后的因素。同时还介绍了欧洲打造“网红”美食的方法。
(2)挖掘新时代创新发展故事
柳州螺蛳粉的创造过程不乏创新发展故事。通过挖掘其中的创新创业故事,能够更加鲜活、立体地展示螺蛳粉的产业发展,折射中国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例如,2020年,柳州螺蛳粉通过用牛骨头替代传统工艺中的猪骨熬制鲜汤,突破了非洲猪瘟以来一些国家对猪肉制品进口的限制,实现了出口快速增长,《经济日报》刊发评论点赞柳州通过善于创新变“危”为“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广西日报》等媒体也刊发了相关报道,解 读柳州螺蛳粉出口“井喷”现象。③ 2021年6月15日,央视《焦点访谈》用15分钟时长刊播《特色产业强起来 小米粉闯天下》,专题介绍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重点报道了第一家袋装柳州螺蛳粉企业诞生的过程。
2020年11月9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刊发英文报道《不寻常的食物吸引众多崇拜者》(Unusual foods often gain cult followings),从工业创新角度介绍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发展。之后,《环球时报》翻译为《美媒:“工业思维”让螺蛳粉冲出柳州》刊载。2021年2月27日,香港《大公报》用大半版以《酸笋闻臭师金鼻子年薪50万》为题,报道柳州螺蛳粉产业链上出现的新工种。
△ 2020年11月9日,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其官网首页报道《Unusual foods often gain cult followings(不寻常的食物吸引众多崇拜者)》,介绍了“汤中的榴梿”柳州螺蛳粉是如何成为中国最时髦的小吃。
柳州这座城市,连空气都是螺蛳粉味儿的
“ 柳州嗦粉流水账,吃完回来余味绕体三日不绝。 ” 在我有限的国内旅游经历中,似乎没有哪座城市像柳州一样,几乎每条大街小巷都有一家店在做同样的单品——螺蛳粉。 这款现今大热的网红单品,受众非常两极分化。喜爱者趋之若鹜,厌恶者避之唯恐不及。螺蛳粉
△ 香港《大公报》用大半版以《酸笋闻臭师金鼻子年薪50万》为题,报道柳州螺蛳粉产业链上出现的新工种。
(3)挖掘经济高质量发展故事
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发展。早在2016年,新华社播发通讯《供给侧改革让广西名小吃“柳州螺蛳粉”俏销全球》,从供给侧改革角度解读螺蛳粉产业。2020年7月18日,央视主持人海霞在《主播说联播》中点评柳州螺蛳粉的“逆袭”是“中国经济有韧性的一个缩影”。同年8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长篇通讯《“大器晚成”螺蛳粉,折射中国经济有韧性》,深度剖析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2021年6月18日,《人民日报》“记者调查”版整版刊发《小小螺蛳粉做成“三个百亿”大产业》,用长篇通讯探寻一碗柳州螺蛳粉里蕴含的供给侧改革故事。
△2020年8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长篇通讯《“大器晚成”螺蛳粉,折射中国经济有韧性》
△ 2021年6月18日,《人民日报》用“记者调查”版整版刊发《广西柳州着力推动螺蛳粉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小小螺蛳粉做成“三个百亿”大产业》,用长篇通讯深度剖析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探寻一碗螺蛳粉里蕴含的供给侧改革故事。
境内外不少媒体也从经济视角挖掘柳州螺蛳粉的故事。2020年9月14日,《中国日报》(China Daily)及其国际版分别用整版刊发英文深度报道《螺蛳粉火爆 企业招工忙》(Luosifen:Companies hire more workers),聚焦在中国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后迅速复工复产,柳州螺蛳粉出口量屡创新高,同时分析近年来柳州如何用工业化思维生产、包装、宣传推广螺蛳粉,让这碗粉行销全球。
(三)
顶流“网红”频频引发国内外舆论热点
柳州螺蛳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味道,让人食用之后久久不能忘怀。特别是其配料之一酸笋气味独特,形成了食客间或爱或恨、或爱恨交织的不同阵营。“吃货”间不 断争议自带的新闻点放大了螺蛳粉的话题性,在各大互联网平台收割国内外大量“粉丝”,成为名副其实自带传播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网红”。④柳州螺蛳粉自带话题,明星自发为其代言、自媒体纷纷发文蹭热度,促进了柳州螺蛳粉的国际传播。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柳州螺蛳粉相关话题更加密集地形成舆论热点。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就有30多个有关“螺蛳粉”的话题登上新浪微博热搜。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境内外媒体纷纷报道,柳州螺蛳粉的关注度再度被推高。
△疫情期间,螺蛳粉频频登上的微博“热搜”。
作为顶流“网红”,柳州螺蛳粉被中央主流媒体常态化关注,成为沟通网上网下、大屏小屏互动、打通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两个舆论场的舆论热点。以2021年6月10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为例,“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成为名录中最受关注的项目,许多媒体用“柳州螺蛳粉”做标题报道名录公布的新闻。总台央视更是一天之内在《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晚间新闻》等栏目连发9条新闻点赞柳州螺蛳粉;新华社播发《全球连线 |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螺蛳粉的非遗体验》《中国“汤中的榴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GLOBALink ︳Chinese“durian of soup”makes national lis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等多条图文视频报道,在推特、脸书等海外社交媒体被广泛转载转发。香港《大公报》以《柳州螺蛳粉上榜 吃货忙晒图打卡》进行了单篇报道。
03
突破瓶颈, 巧妙用好各类平台做好国际传播
一般来说,地级市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手段不多、载体有限,有影响力的平台较为匮乏。如何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精准找到切入点,突破瓶颈,做好地方题材的国际传播,是值得思考的课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必须用好各类传播平台,提高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使国际社会听得到、愿意听、真信服。
(一)
坚持境内境外联动
近年来,柳州市运用柳州螺蛳粉自身的话题性,积极引导《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对外新闻线路、央视国际频道、《中国日报》、中新社、《环球时报》等主流外宣平台关注和报道柳州螺蛳粉,形成报道常态化。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新华社对外新闻线路播发柳州螺蛳粉相关报道150多条,并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平台等终端广泛传播,被境外媒体广泛采用。另外,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多次组织的“境外媒体看广西”活动,也将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作为重点介绍。由芒果TV、发现(Discovery)探索频道联合制作的职业体验纪实真人秀节目《功夫学徒》,用外国“学徒”体验中国职业的创新形式,讲述螺蛳粉产业发展的故事,当期节目在全球40多个国家播出。
此外,柳州螺蛳粉形成的话题,也吸引了多家境外主流媒体的关注,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彭博社、朝日新闻等境外媒体也前来柳州采访。境内境外媒体联动,推动了柳州螺蛳粉传播题材在海外广泛传播。海外受众通过对柳州螺蛳粉的认知,提高了对中国的认知,使中国的海外形象更加真实、立体、全面。
(二)
坚持网上网下互动
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形象国际传播途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的,做好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很大程度上需要用好网络传播平台。由于柳州螺蛳粉的“网红”属性,“粉丝传播”具有巨大传播力。
美食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在海外拥有数千万粉丝,她的优兔账号2021年1月25就以1410万的订阅数刷新了“最多订阅量的优兔中文频道”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她正是柳州螺蛳粉文化的传播者。2019年8月,李子柒制作发布的柳州螺蛳粉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1.5亿人次,其中境外播放量超过5500万人次。李子柒顺势推出“李子柒柳州螺蛳粉”,成为柳州螺蛳粉的头部品牌,进一步推动了螺蛳粉文化全球传播。目前,占地100亩的李子柒品牌柳州工厂正在建设中,“李子柒”与“柳州螺蛳粉”两大“网红”合体落地柳州,将进一步推动柳州螺蛳粉和柳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
△ 2020年7月14日,央视财经频道推出4集共11分钟的“网红螺蛳粉调查”,其中报道了李子柒柳州螺蛳粉。
(三)
做好新兴媒体引导
做好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善用新兴媒体。由于柳州螺蛳粉的“网红”效应,不少新兴媒体自发蹭热点 制作各种新媒体产品传播。对地级市来说,既要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又要重视、做好对新兴媒体的引导工作,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例如,2019年3月“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登顶微博热搜,点击量近4亿人次,这有利于提高柳州螺蛳粉的知名度,但若引导不好也可能形成不良影响。柳州宣传部门通过指导相关部门及柳州螺蛳粉协会及时回应,及时形成了“柳州人谈韩网友为螺蛳粉申遗”“柳州 回应螺蛳粉申遗”两个热搜,既推高了话题的热度,又引导了网络舆论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境外媒体也对此进行了较为正向的报道。
2020年5月28日,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揭牌。柳州市政府新闻办主动联系媒体供稿,“@中国日报”新浪微博于当日12时22分率先发稿并设置话题“全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揭牌”,这一微博迅速被“@人民日报”“@Vista看天下”等微博转载,话题在1个小时左右便冲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三位。随即引发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⑤
04
思考与启示
当前,柳州螺蛳粉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喜爱,境内外媒体常态化报道,网络媒体不时产生舆论热点,以柳州螺蛳粉为载体的国际传播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就柳州螺蛳粉传播实践来说,主要有三点启示:
(一)
选好传播题材是基础
享受美食是人类的本性,美食本身也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可以说,人类对美食的喜爱是没有国界的,选择美食作为国际传播的题材,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传播力。美食的互鉴也是文化的互鉴,以美食为载体的国际传播,有利于“联结中外、沟通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10年前就被当做柳州的城市名片进行打造,在袋装柳州螺蛳粉批量出口海外后,进一步成为了柳州开展国际传播题材。这一国际传播题材的选择,为柳州通过地方特色美食柔性讲述中国故事打下了基础。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伴随着柳州螺蛳粉销量飙升,柳州螺蛳粉及柳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与日俱增,已逐渐实现了 “现象级”国际传播效果,通过产品和话题向世界讲述着“有味道的”中国故事。
(二)
营造传播话题是关键
在新媒体舆论格局中,国际舆论场信息产能巨大,而受众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传播题材只有极具话题性,才能吸引广泛的关注和传播。柳州螺蛳粉“借船出海”做好国际传播,这个“船”就是话题。
如前文所述,柳州螺蛳粉特殊的气味造成“吃货”间不断争议使之带有天然的话题性,但仅依赖于此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营造话题,使之在舆论场中保持长期热度,使其能持续影响国际舆论场。柳州抓住柳州螺蛳粉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话题营造,从2011年的“螺蛳粉进京”,到2012年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天下第一锅万人同品螺蛳粉”,到2017年的“1580米的史上最长螺蛳粉”,再到“市委书记全国两会‘推销’螺蛳粉”,以及不断出现在舆论场的“螺蛳粉月饼”“螺蛳粉汤圆”“螺蛳粉粽子”等新媒体、自媒体搞怪新闻,总能不断激发出舆论场中对柳州螺蛳粉的关注。如今,舆论场已经形成对柳州螺蛳粉传播的良性循环,官方只要不定期发布销售数据、出口数据、带动速递数据等,就能产生很强的传播力。
(三)
善于借力传播是捷径
由于地级市一般还不具备直接搭建海外传播平台的能力,需要更多利用我国主流外宣平台、网络平台以及境外主流媒体传播平台进行合作传播。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做好国际传播需要借力发力、借梯登高。柳州宣传部门密 切联系各大外宣平台,及时收集并向媒体发布柳州螺蛳粉销售数据、出口数据、节点性信息,不断为舆论场注入新的能量。通过用好主流媒体、新兴媒体,有效整合传播渠道,持续整合传播内容,让柳州螺蛳粉维持传播热度。通 过柳州螺蛳粉的热度讲好柳州产业故事、城市故事、发展故事,使柳州这张独特的城市名片逐渐成为中国名片的代表之一,受到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
李斌系柳州日报社总编辑,柳州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主任记者;
肖潇系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师
「注释」
①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 leaders/2021-06/01/c_ 1127517461.htm,2021年6月1日。
② 李思辉:《螺蛳粉输出的也是中华饮食文化》,《光明日报》2020年11月4日,第10版。
③ 李斌:《正面报道如何形成舆论热点——以2020年前4月螺蛳粉出口量暴涨话题 登上微博热搜为例》,《新闻论坛》,2020年第4期,第70 -71页。
④ 李斌、肖潇:《用好“可食用的名片”推进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以螺蛳粉推动 柳州城市形象建构和对外传播为例》,《对外传播》2019年第11期,第65-67页。
⑤ 李斌、肖潇:《从新闻传播视域看柳州螺蛳粉爆红现象》,《新闻潮》,2020年第 11期,第19-22页。
本文源自头条号:南国今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造柳州螺蛳粉原材料基地、休闲康养后花园、优质粮仓……柳州市人大代表柳城团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10月14日,柳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会议期间,柳城县参加会议的市人大代表根据柳城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认真听取和审查了柳州市“一府两院”和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