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打架,结果被忽悠买了6碗螺蛳粉?这一届主播过分了
一大早的,学员群里闹哄哄的,大家都在讨论昨天李景亮和西热力江掰手腕的事儿。大家基本上都有一种被调戏的感觉,集体气呼呼的。 大家都觉得:说好的打架,生硬的变成变手腕。想着不会这么离谱吧?结果这俩货还真这么干了! 还有一个比较逗的学员说:本来被骗
前有“小龙虾学院”,现有“螺蛳粉学院”,近年来,职业院校的“奇葩学院”接二连三。然而,这些学院是否值得职业院校效仿和借鉴?该话题在职业教育界引发争议和讨论。
有人称赞,这些走红的产业学院,是对后来者极好的示范。但也有职业教育专家提醒,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专才中的通才“,培养方向不宜太过狭隘。
现象
“奇葩产业学院“,学生不愁就业
近日,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在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首批计划招生500人,量产螺蛳粉行业人才。根据该校负责人介绍,这一产业学院拟开设7个特色专业,均为螺蛳粉方向,包括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毕业以后,这些学生将被安排和推荐至相关企业就业。
无独有偶,此前爆红网络的湖北江汉职业技术学院“小龙虾学院”,今年正迎来第二批毕业生。早先,潜江市相关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已放话,“小龙虾学院没有就不了业的。”不光毕业生,这一学院的在校生大部分已被企业“预订”。
螺蛳粉与“螺蛳粉学院“、小龙虾与”小龙虾学院“双方相互成就
螺蛳粉是广西柳州的特色食品,经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推广,受到热捧。如今,螺蛳粉餐馆开遍国内城市的大街小巷。数据显示,2018年,柳州螺蛳粉线上销量猛增至40亿元。即便是疫情期间,也是淘宝美食榜单top1。
湖北潜江早在10年前,已被评定为“中国小龙虾之乡”,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潜江虾稻共作面积达到85万亩,小龙虾交易额突破80亿,带动当地超过10万人次就业。
深究可见,柳州螺蛳粉之于“螺蛳粉学院”,潜江小龙虾之于“小龙虾学院”,它们不是简单的“鸡生蛋”的关系,双方正在相互成就。
柳州螺蛳粉协会会长倪铫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螺蛳粉销售火爆,2020年袋装螺蛳粉产值将突破100亿元,随着螺蛳粉产业发展,需要更多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作为支撑。而湖北江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小龙虾学院”毕业生就业火爆现状,更是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体现。
爱上“重口味”的螺蛳粉
“当第一口螺蛳粉进嘴时,那发酵的酸爽味就变成令人兴奋的分子,混杂着香辣味直冲大脑,味道实在太美了。”日前,螺蛳粉拥护者陈姗姗介绍,她在疫情期间,无意间发现了网红螺蛳粉,第一次尝试就深深爱上这种“重口味”方便食品,并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得到
同时,“小龙虾学院”走红,也令国人将目光关注到到“中国小龙虾之乡”,这无疑是对湖北潜江小龙虾一次成功的品牌营销。
争议
正方:“奇葩学院“的走红,正在消解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
这些“奇葩学院”的走红,令人们重新认识职业教育:它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和技术。有媒体肯定,这些走红的产业学院,是“尊重市场、立足产业,产教融合“的典范,”他们通过超高的曝光度,在不同程度上软化甚至改变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对那些有意续写该系列故事的后来者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一名广东职业教育界人士认为,高职专业设置多元化的探索值得鼓励。这些特色学院,给职业院校的专业布局提供了新思路,令更多学校关注到本地产业,从而因地制宜,将产业发展与教育相结合,针对当地发展设置专业,发展职教。
反方:职业教育应培养“专才中的通才“,面不宜太窄
那么,对于广东乃至全国职业院校而言,能否全盘效仿或借鉴?对此,职业教育专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校校长俞仲文有自己的思考。他认同这些产业学院将教学跟产业相结合的做法,但同时提醒“不能极端化”。
俞仲文表示,当前新兴技术正在兴起,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职业教育需要注重多专业知识的融合,培养“专才中的通才”。他以贵州省应用型本科茅台学院为例,虽然命名为“茅台”,但培养的是跟酒产业相关的整条产业链,包括酿酒工程专业、食品安全与包装、、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甚至不光涉及白酒,还有葡萄酒。
“职业教育不能太狭隘,面不能太窄,这样对学生是不利的。”他说。
采写:南都记者 刘雪
本文源自头条号:南方都市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爱吃柳州螺蛳粉的集美们看过来哦???
螺蛳粉(广西柳州特产) 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小吃米粉,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 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 螺蛳粉的味美还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汤料。汤料由螺蛳、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种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配制而成。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