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仔螺蛳粉

柳州名小吃螺蛳粉

MENU

光明时评:螺蛳粉、沙县小吃喜提非遗名录,“太香”的除了味道还有文化

文旅部点名“柳州螺蛳粉”:为解决就业、脱贫致富作了积极贡献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 中国网 郑亮 中国网直播6月10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介绍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相关内容实录: 中

作者:汪灿

昨天中午饭点时分,办公室里一片喜大普奔:“啊呀,我最爱的柳州螺蛳粉喜提非遗了哎!”“以后嗦粉、吃沙县,都是国家级的快乐了!”“香了,馋了,本打工人又可以了”……

大家说的,是昨天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桂林米粉纷纷上榜。此外,中餐烹饪技艺与食俗、徽菜烹饪技艺、川菜烹饪技艺与潮州菜烹饪技艺,也统统有名。也难怪有网友戏称,这是给“吃货”列的非遗清单吗。

高大上的非遗名录,被接地气的食物“霸榜”,虽有些反差感,但也在情理之中。

非遗,全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顾名思义,入选的遗产要包含“非物质”+“文化”两大内涵。这样一对照,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桂林米粉上榜,名副其实。

先说“非物质”。在此次公布的名录中,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桂林米粉同属于“传统技艺”这一栏中。换句话说,更准确的说法,不是柳州螺蛳粉、沙县小吃、桂林米粉上榜,而是这三种食物的制作技艺上榜——如果是三种食物上榜,就是“物质遗产”了。

制作技艺上榜,起码蕴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稳定性”,即这种技艺有一定的标准和流程,有鲜明的饮食特色和地域代表性,以区别于其他食物和其他地区的同类食物。这种命名也可以看出来,都是“地域+食物”的固定搭配。二是“开放性”,技艺不代表死守教条、一成不变,而应当和鼓励发展式继承,在保持根本特色的基础上,随时代和社会而更新。

不妨以柳州螺蛳粉为例,来理解这种双向特性。

有人考证,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的螺蛳粉里有以骨头汤打底的螺蛳汤,有酸笋,有干辣椒新鲜紫苏与八角等各味香料,但却没有粉。这种“配方”暗合了柳州人嗜酸辣的饮食喜好。后来,因为油水甚多,有人便要求在汤里加入米粉,这才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再后来,摊主们不断对螺蛳粉进行改良,逐渐形成了如今螺蛳粉“辣、酸、鲜、爽、烫”的口味。

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观,不仅是老祖宗对于传统与创新和谐统一的智慧,其实也深植于每一名中国人的底层逻辑里。一个例子是,以往煎饼果子等地方特色小吃被发源地相关机构制定“制作标准”后,人们的心情是微妙的,既希望食物“正宗”,又不希望条条框框太多、千店一味。

螺蛳粉包进粽子里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不断跨界出新

螺蛳粉月饼、螺蛳粉蛋糕、螺蛳粉软欧包……“万物皆可”的螺蛳粉在临近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又对粽子“下手”了。广西柳州市一家螺蛳粉生产企业将螺蛳粉包进近万个粽子里,作为福利派发给员工和客户尝新。 近年来,将传统节日美食与时下网红食品“跨界”组

毕竟,技艺是可以标准化的,但人的口味不能。食物好不好吃,只有自己的嘴说了算。重口虽难调,多元化的选择起码赋予了满足味蕾的可能。

再说“文化”。这几乎是一个不需要证明的公理式存在,咱们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哪一种食物背后不蕴含了一段历史变迁,没有一段值得说的故事呢?

就算是这几年才蹿红的螺蛳粉,其实也不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而是伴随工业时代而生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柳州,是典型的工业城市。生产出搪瓷脸盆、茶缸暖壶、缝纫机自行车洗衣机电视机的大量产业工人,经常需要上夜班,宵夜摊上嗦一碗热气腾腾又酸爽的螺蛳粉,饱肚又解乏。

命运的神奇就在于,几十年后,当年工人们的夜生活和宵夜文化,为如今经常需要加班的年轻人掌握。所以啊,螺蛳粉不单是互联网营销的成功案例,它见证了一座城市、一段历史的变迁,便捷和风味又让它在新的时代重新拥有了一大批年轻“粉”。

小吃不“小”,除了喜提非遗名录这样的“名”之外,更为当地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利”。以沙县小吃为例,目前有6万多沙县人在外经营沙县小吃,带动30万人致富创业,沙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19年的20528元,全县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扁肉是砖,拌面是钢”书写了福建三明这座小城脱贫奔小康的传奇。

作为普通人,我们或许不需要去了解每一种食物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文化,自己喜爱的事物每一次出现在新闻里、热搜里,就足以让我们欣喜、自豪。这种对食物的珍惜、对传统的致敬、对家园的感念,共同缔造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深植于每一个中国心之中。

网上的一大热议话题,从前几年留学生们绞尽脑汁将祖国的食物尽可能多地带到国外,到最近几年,“歪果仁”如何被我们日常的国民食物征服。想来,如果说有什么是超越民族、地域、语言、文化的存在,饮食是当之无愧的冠军。没有什么比人生来路处的食物,更能安抚在异国他乡或正经历人生困顿的灵魂。

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小鲜”里也暗含了人生的大智慧,需要我们穷尽一生去品味。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本文源自头条号:光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si还是shi?康辉科普螺蛳粉读音

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独具特色的螺蛳粉虽已家喻户晓,但“螺蛳粉”的正确读音,并非人人了解。这里的“蛳”读“sī”,而不是“shī”;螺和蛳是同义复词,为淡水螺通称。另外,螺蛳粉的臭味来自哪儿?听康辉给你科普! (编辑 赵汗青)

© Copyright liuzhouzai.com Rights Reserved. 联系:qinglan336@gmail.com
Powered by Z-BlogPHP & Yiwuku.com